為愛堅守 講臺獨臂寫春秋
———記高縣大窩鎮中心校殘疾教師黃遠志
(黃遠志 央視網2017最美教師提名人選,高縣大窩鎮中心小學教師,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右手成肢,但他從不以殘疾人自居,與其他救師一樣接受同等工作。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愛校如家,愛生如子,經常從假薄工資中省出錢來扶困助學,每逢洪水暴漲就和其他教師一起義務護送孩子上下學; 面對我行我素沉迷網絡中的學生,他采用感悟式教學最終使得學生迷途知返; 在送留守兒童去醫院看病時不慎磕傷右關節,他選擇忍痛堅持上課,沒有請過一次假。他用頑強毅力戰勝困難,只因他對學生充滿愛。)
他是一名農村小學教師,也是一名三級肢體殘疾人。滿懷對山區教育事業的熱愛,他笑對人生風雨坎坷,身殘志堅,癡心不改,默默堅守講臺三十七年;從民辦教師到公辦教師,從村小到中心校,他以教室為船,以獨臂為槳,在歲月長河中來回擺渡,獨臂書寫靚麗的春秋輪回……
他,就是高縣大窩鎮中心校殘疾教師黃遠志。
選擇出路 ,在村小當民辦代課教師
1959年出生的黃遠志是高縣大窩鎮大灘村人,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大。農村艱苦的生產生活環境,自幼磨礪出了他堅韌頑強的性格。
受“文革”的影響,黃遠志小學畢業后被迫停學了五年,1976年才在大灘民辦中學讀上初中。1980年,黃遠志高考落榜,讓他很沮喪,覺得今后的人生路也很迷茫。暑假中,黃遠志趁農閑來到正在建設的“宜塘”(宜賓——筠連縣塘壩鄉)公路工地上打工。一個小包工頭看到他頭腦活絡,有文化,便留在身邊幫忙,并承諾每天支付黃遠志2.8元的工資。“一天2.8元,在當時可算是高工資了。”黃遠志感到很納悶,自己也沒有做特別的活,咋就值那么多錢一天?后來,黃遠志才知道,那個小包工頭是個文盲,不識字也不會算賬,他需要黃遠志幫他算工地上的賬。
這件事,對黃遠志觸動很大,讓他認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恰逢大灘村小要招民辦代課教師,他這個高中生便成了最合適的人選。
“在當時那個年代的農村,大學生鳳毛麟角,初、高中生都是有知識的‘文化人’。”黃遠志說,考慮到當時兄弟們年幼,父母辛苦,他便放棄了外出掙錢的機會,留下來在大灘村小當一名民辦代課教師。
帶著初為人師的喜悅,黃遠志努力克服工作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以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盡心盡力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很快喜歡上了教室里那20多個年齡、身高參差不齊的孩子。黃遠志性格溫和、開朗,談吐風趣幽默,學生們都很喜歡這位年輕帥氣的“大哥哥”老師。
大灘小學離黃遠志家1.5公里。村小工作條件艱苦,都是包班。黃遠志一般早上八九點鐘上課,下午三點多放學,沒有午飯和午休,放學后還要備課改作業,經常都要四五點鐘才離校回家,胡亂扒幾口飯后便幫家里干活。
第一個學年結束,黃志遠所教班級學生成績扶搖直上,躍居全鎮學校同年級前茅。學校領導、同事的認同,學生家長發自內心對他的尊重和信任,讓他切身體會到了當教師的自豪感和人生價值,找到了今后人生的坐標和方向。他決定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