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第二次人工增雨作業 涼山火災現場森林火險氣象等級下降
本報記者陳婷
“4月10日進行人工增雨作業后,木里火災應急觀測點雨量達3.5毫米,火災現場雨量更大;冕寧火場降零星小雨,有效降低了森林火險氣象等級。”4月11日,涼山州火災現場傳來最新消息。
目前,涼山州正處于干季,久晴無雨,空氣干燥,不止近日發生森林火災的木里縣、越西縣、冕寧縣,其余各縣森林火險氣象等級也居高不下。所以此時,3.5毫米的雨量,可謂“十分珍貴”。
這一次由省州統一指揮、地空聯合作業的行動,精準把握了有利的天氣條件和作業時機,有效降低了森林火險氣象等級。
未雨綢繆,省州聯動覓天機
繼4月7日木里火場復燃后,越西縣大花鄉、冕寧縣臘窩鄉也相繼發生森林火災。
“重點關注木里、冕寧區域,加強森林滅火人工增雨作業條件監測!”省、州、縣氣象臺緊急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條件會商,前方應急小分隊及時發回火場天氣實況及觀測數據,后方天氣雷達24小時加密觀測。
4月8日,省氣象臺傳來消息:4月10日下午將出現較弱的天氣過程,有利于人工增雨作業。
結合人工影響天氣綜合業務系統分析,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以下簡稱“人影辦”)迅速制定出《涼山州森林火災增雨作業條件潛力預報和作業預案》和《涼山州森林火災增雨作業條件方案》。
按照部署,兩套火箭作業系統從攀枝花氣象局緊急調往涼山州支援森林滅火前線;涼山州氣象局兩位局領導分別率隊,一隊帶3輛作業車、40枚火箭彈前往木里縣火場支援,另一隊帶2輛作業車、60枚火箭彈,前往冕寧縣火場支援。與此同時,省、州人影辦加強部門協調,與省應急廳指揮中心、涼山州森林火災前線指揮部、空域管理部門加強溝通,人影飛機整裝待發。
地空聯合,人工增雨緩火情
人工增雨作業需要“觸發機制”:一定的云層厚度、充足的過冷水含量、上升氣流……都是不可或缺的條件。
而操作人工增雨作業的關鍵,則在于對作業時機的精準把握。
從3月31日起,氣象應急隊伍就已進駐火場附近,開展現場觀測,尋找人影作業時機。4月3日的第一次人工增雨作業完成后,這支隊伍并未撤退,而是在火場附近繼續堅守著。
依托衛星云圖、雷達資料等氣象科技手段,結合現場觀測,守候多時的作業人員終于等來了最佳時機——
4月10日11時和16時50分,兩架人影飛機先后從廣漢機場起飛。目標:涼山州。
在冕寧、西昌、越西、美姑、昭覺等地上空,兩架飛機各自盤旋了80分鐘左右,向云層播灑催化劑。
地面,人影火箭彈也啟動了——在木里火場,18時40分至20時,32枚火箭彈分3次射向天空。
在冕寧火場,18時和22時,2次作業共發射火箭彈13枚。
此次增雨作業,對涼山州木里森林火災滅火發揮了重要作用。
記者從省人影辦獲悉,省人影辦還將進一步強化組織協調,加大作業力度,突出做好降低攀西、川西、川南、川北等地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和滅火增雨作業;同時,繼續加強作業條件監測,把握每次有利時機,上下聯動,適時開展地、空聯合作業,做好森林防(滅)火保障服務。